早期科技手段有限,考古技术颇为落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古团队并没有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
而今的挖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

图一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大棚
2020年7月,三星堆考古大棚开始搭建。通过最新的环境调控系统,现场温度被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则被控制在80%左右,能够防止文物在发掘过程中氧化和遭到损害。除此之外,搭建航架实现无接触考古,采用数字化手段及时采集整理现场信息,利用声光电智能化设备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应急保护实验室则保障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同步开展同步进行……
图二 考古方舱
此次对三星堆的勘探,可谓技术含量、规格、要求精度最高的一次数字化科技考古。
3D打印又被称为增材制造,主要是指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可黏合材料逐层打印,达到快速构造物体的技术。这项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都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几千年来的土层堆积,导致坑内文物纵横交错、彼此叠压。为成功提取坑内的巨型铜尊,考古学家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提取。而该技术运用在文物提取上,在国内还属首次。
究竟如何使用3D打印技术提取铜尊呢?
首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扫描铜尊,获取表面三维数据。

随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1:1的模型,再根据模型生成硅胶体的保护套,覆盖在铜尊表面形成贴身“防护服”。

在文物外裹上厚厚的石膏保护层后,整体放进专门的套箱中进行提取。3D打印技术的运用既保护了铜尊的完整性,又避免了对坑内其他文物的破坏。

覆盖硅胶保护套

提取出发掘坑
不仅如此,3D打印还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用3D打印技术修复文物时,可以不必直接接触文物,仅通过扫描就可获取表面的三维数据,完全避免了在修复中造成的二次损坏。对残损文物对称部分的修复中,还能运用镜像原理的办法,打印复制相反方向的部件,打破传统手工翻模等复杂过程,保证了文物原貌。
3D打印技术正在逐步成为文物修复中最有利的工具之一,也将推动我国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从摄像机功能分类上来说,星光级摄像机属于低照度摄像机的一种,低照度摄像机是在较低光线照度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摄取清晰图像的摄像机,它的优劣度通常以最低照度来衡量。

而星光级网络摄像机在微光情况下,通常是指星光环境下无任何辅助光源,可以显示清晰的彩色图像。而普通摄像机在夜晚只能显示黑白画面,因此星光级网络摄像机的清晰度更高,更适用于本次考古工作。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这种方法灵敏、迅速,进行分析时,既可利用发射光谱,也可利用吸收光谱。如果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10的负10次方)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从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
在考古工作中,专业人员只需将光谱仪在文物表面迅速“扫一下”,几分钟之内就能得到文物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情况。并且光谱仪对文物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因此光谱分析无论是对考古鉴定工作,还是保护工作都有巨大的用处。

科技点亮考古之路
各种科学技术、发明为考古提供了便捷
计量为科技的应用提供保障
它们已成为考古工作者手中的“利器”
尽管三星堆发掘至今仍存在大量未解之谜
但相信在科技更加先进的未来
我们终会凭借科技的利刃解开三星堆之谜
资料来源:
[1]图一 图源新华社 沈伯韩 摄.[引用日期2023-1-28]
[2]图二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Bilibili[引用日期2023-1-28]
[3]光谱分析.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23-1-28]
[4]科普|三星堆遗址考古黑科技. BJTU理院科协[引用日期2023-1-28]
[5]科技与历史的交融,三星堆考古中有哪些酷炫的科技?.河南科普在线[引用日期2023-1-28]
[6]数字化考古,与时间赛跑,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就是这么震撼!.搜狐网[引用日期2023-1-28]
[7]三星堆发掘“黑科技”:用3D打印提取文物,泥土都要制作身份证.光明网社会[引用日期2023-1-28]
[8]三星堆现场:国内首次借助3D打印提取文物及其在文创作品中的应用潜力.柠檬有点酸. 知乎[引用日期20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