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大学 | 信息门户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普论坛 > 正文

持续运转两千多年的工程奇迹——都江堰

更新时间:2023-02-11 | 点击:

“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马可波罗游记》



千百年来

多少文人墨客赞颂都江堰

它不仅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更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图片

让我们走进“天府之国”四川

挖掘都江堰的计量奥秘



都江堰

DU  JIANG   YAN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

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


水利系统

1

鱼嘴分水堤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图片

2

飞沙堰

“飞沙堰”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令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图片


3

宝瓶口

宝瓶口上宽下窄,底部宽约14米,顶宽28米,高度在18米左右,峡口长36米。入水口宽70米,出水口宽40~50米。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



水和度量衡是密切相关的

其中水位的测量十分重要

在都江堰中就运用了最早的水则


水则

水位尺是观测水位的标尺,是水文工作的必备工具之一。许慎于公元100年所著《说文解字》中说“测”字是“深所至也从水则声”。可知“测”就是从水位观测而来,后来就称水尺为“水则”。

图片

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李冰在四川都江堰引水工程中,设石人水尺观测水位,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

李冰要求“竭不至足盛不没肩”。只有当水位在石人的足与肩之间,引水量才正好满足农业灌溉与防洪安全的要求。



除了石人水则

都江堰的内江中还埋有卧铁

卧铁就是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区用水的“度量衡”


卧铁

图片

在四川省都江堰的凤栖窝下方,埋藏着四根“卧铁”,现在的四根卧铁相距1.7米,各长4米,直径0.2米,它们被称为是都江堰的“定水神针”。

卧铁,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由于都江堰遵从李冰的“深淘滩低作堰”原则,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那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合适呢?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




李冰立“三石人”观察水情消涨

在江中埋石马作为淘滩标志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

在现代,都江堰灌溉区又有了新的发展


“量水秤”体系

图片

都江堰灌区是我国第一大灌区,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纽带,护农安民、润泽天府已2279年。作为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渠系十分复杂,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各种渠道,流量不同,测量方式也很难统一。

水量的精准计量,是保障灌区发展的基础为了解决灌区计量精准度不高,取水量规模难以掌握,无法精准用水调度策略等问题,都发中心启动了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15类标准化“量水秤”。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

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早期度量衡的产生

也将目睹中国计量事业的新发展


资料来源:

[1] 都江堰水利工程,百度百科

[2] 二王庙: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都江堰历史大事记,深圳新闻网

[3] 都江堰,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

[4] 拜水都江堰 | 都江堰灌区用水的“度量衡” 为什么要埋在这里?每日都江堰,网易新闻

[5] 水则,百度百科

[6] 卧铁,百度百科

[7] 水利创新建设|都江堰灌区“量水秤”典型试点建成,构建标准化量测水体系,四川新闻网


开放时间 8: 30 - 16:30(周一至周五)| TEL:0571-86876589 | 馆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版权所有:中国计量大学逸夫计量博物馆 | 浙ICP备08104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