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大学 | 信息门户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普论坛 > 正文

那些中华诗词中的唯美计量

逸夫计量博物馆 | 更新时间:2023-04-03 | 点击: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计量为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古诗文中

往往也会运用大量的计量词语

理解诗词中的计量单位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精神表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华诗词计量文化


图片


长度计量


图片


图片



古典诗歌中描写愁的很多:有以山喻愁者,如杜少陵的“忧端如山来”;也有以水喻愁者,如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而唐朝诗人李白在《秋浦歌》中,这样描写“愁”:“白发三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丈,是一个长度单位,《汉书·律历志》中就有“十尺为丈”的记载。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比喻愁之、愁之。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反而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心的奇句,对诗人的长叹疾呼感同身受


图片

时间计量



图片


图片


是年:这一年

《冯婉贞》(选自《清稗类钞》):“是年,谢庄办团。”

经年一年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迩年:近年

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稍重。”

不终岁:不到一年

蒲松龄《促织》:“不终岁,薄产累尽。”

不数岁:不到几年

蒲松龄《促织》:“不数岁,田百顷。”

初阳岁: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汉代乐府诗作《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居数月:过了几个月

方苞《狱中杂记》:“居数月,漠然无所事。”

兼旬:二十天

方苞《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除了常见的长度、时间单位

你知道相关的货币单位

也会出现在古诗文中吗?


货币计量


图片


图片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这一句道出了秦皇室的索取无度、不知节约。锱是古代的质量单位之一,古代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诗文中常以锱铢连用,表示比较微小的数量。

图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中的《氓》,是我们见到的最早以钱入诗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等主要货币。刀形为铜币,农具铲形为布币。

“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管子·轻重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把秦国的半两钱推行到了全国。半两钱造形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此种造型一经采用,便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金钱与生活的关系须臾不离,已纵深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图片

古钱币体积小,价值大,多为官方铸造发行,是最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体现国家意志、各时代最高科技水平的遗物。可以说,没有一种前朝遗物能比古钱币更全面、更完整、更真实、更形象地反映文明时代的历史进展和社会变革的沟沟坎坎。社会兴盛安定时期,古钱币的铸造就整齐划一,重如其文;社会动乱衰败不安时,古钱币就粗劣混乱,严重贬值。古钱币形体小,涉及面很广,与当日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货币史、商业史、民族史、农民战争、域外关系、科学技术、青铜冶铸、度量衡制度、工艺美术、文字书法、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小小的一枚古钱币,能够折射出中国悠久漫长历史文化方方面面,成为今人洞悉、开启历代文化发展变化的一把金钥匙。随着时代变迁、兴衰荣辱,多情文人的诗词中也就记载了铸造这金钥匙的“密码”。




古人渊博的学识

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上

也在计量文化的传承、运用中

表现得淋漓尽致

计量单位的巧妙使用

使得这些古诗文更加生动

也使它们能够流传至今


开放时间 8: 30 - 16:30(周一至周五)| TEL:0571-86876589 | 馆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版权所有:中国计量大学逸夫计量博物馆 | 浙ICP备08104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