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计量博物馆于9月25日特邀知名度量衡收藏爱好者顾宇明先生,在翔宇楼105作了题为《一枚砝码见证半部清代江南粮食史—— 苏州府康熙拾捌年砝码及“曹法”与“曹平”考》的专题讲座,为师生及科普爱好者解读古代经济与计量文明,成为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科普范例。
讲座核心为顾宇明先生带来的康熙十八年(1679 年)苏州府十两铜砝码,其六面刻有官方铭文。顾宇明先生以此为切入点,详解 “曹法”到“曹平”再到“漕平”的演变,揭示清代财政从“征粮制”向“折银制”转型;结合清代仓储制度、漕运体系,对比康熙朝粮价稳定与社会繁荣、乾隆朝人口激增与粮价上涨案例,让听众清晰感知计量、粮食安全与国家治理、生态环境、人口发展的紧密关联。
整场讲座微观文物解读与宏观历史分析相结合,既深化了师生对清代江南经济史、度量衡史的系统认知,更让大家明确:历史文物并非冰冷古物,而是承载社会变迁密码的 “信息载体”。此次讲座以文物为桥梁,将厚重历史转化为生动科普,既激活了康熙砝码蕴含的计量文明与经济智慧,也为博物馆科普实践提供了“以小见大、以物鉴史”的创新范式,充分印证文物科普能推动历史与当下对话,助力人们读懂文明脉络、汲取现实启示的独特价值。